当前位置: 首页>>人物风采>>正文
与苗族群众心贴心的谌永业获得“全国百佳志愿者”
时间:2011/11/16 22:55:40 来源:贵阳中医学院 作者: 编辑:刘敏

谌永业毕业于我院中医系98级(1)班。97年参加高考的他,因身体有残疾而高分落榜。98年,他第二次参加高考,再次取得高分,但由于同样的原因,他再次被许多高校拒之门外。在他感到孤独彷徨时,贵阳中医学院向他张开了温暖的怀抱,给了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谈起母校贵阳中医学院,他总是充满感激。

身体残疾的他,却有着开朗、外向的性格,在贵阳中医学院读书期间,他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曾加入贵阳中医学院校报通讯社,大学生科协等社团。他说,正是通过校报通讯社的“三下乡”活动,使他亲眼目睹了贵州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从而坚定了自己报名西部志愿者的想法。2003年从贵阳中医学院毕业后,他便作为一名志愿者来到了贵州省惠水县摆榜乡,先是在乡卫生院支医,后来在乡中学支教。在他支医支教的这段时间,因事迹突出而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并获团中央“全国百佳志愿者”等称号。

一个自身残疾需要别人照顾和帮助的人,却义无反顾地到贫困山区开展“支医、支教”活动;一个大胆上书省委书记,呼吁关注西部计划的志愿者;一个被中国教育电视台专访而感动全中国的志愿者;一个考取全县教师第一名,本可以进城工作却执意留在偏僻的山乡支教的志愿者;一个被老百姓誉为“苗族群众的贴心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的志愿者。

他,就是西部计划残疾志愿者——谌永业。

■ 选 择

2005年12月,中国教育电视台“爱在蓝天下”专栏对谌永业作了长达半个小时的专访,在全国引起了广泛的影响。磨难、爱心、责任凝聚成了谌永业闪光的青春。

1978年,谌永业出生于贵州省织金县。1979年因外伤致左上肢肌肉萎缩,左手完全没有知觉,左下肢成跛形,走路一瘸一拐。病痛与行动不便从此折磨着谌永业的身体,然而,他的精神却十分“健康”,他渴求知识,他用知识的营养滋养着残疾的身体,使他焕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1998年他以580分的优异成绩超过高考录取分数线180分,然而,却因残疾而没有学校录取,最后是贵阳中医学院给了他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毕业时放弃在城市就业的机会,参加团中央等部委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被安排到惠水县摆榜苗族乡从事医疗卫生服务。

摆榜苗族乡是贵州省100个极贫乡之一,这里素有惠水县的“青藏高原”之称,海拔高度1500米,气候恶劣,环境条件极差,谌永业刚刚到达的时候,就被这里的贫穷与落后深深震撼着,他说:“我决心用所学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为当地的老百姓服务,为这里的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不枉志愿者之旅。”也许,就因为这种决心,让他最终在这里“扎根”。

然而,现实生活的困难,对谌永业而言实在是莫大的考验。在生活和工作中,他遇到过许多困难,比如语言的不通,生活方式的差异,生活条件的艰难。作为一名残疾人,他还遇到了许多正常人相象不到的困难。“特别是缺水问题十分严重,要到离医院300米远的山地去提水,由于手脚不方便,只能用开水壶一壶一壶地提,提了两三次之后,手脚酸疼得要命,几次想哭,但是我没有当逃兵,坚持了下来。”从谌永业说话的神情间,不难窥见这些困难对他的磨励。

■ 爱 心

摆榜卫生院是一个只有五个人的小诊所,这里距县城有40多公里,主要为方圆百里的苗族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谌永业是卫生院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

只要有病人来卫生院,第一个上去询问情况的准是谌永业。他的寝室就在院内,晚上经常有病人来敲门,无论是不是他值班,他都起来给病人处理,从没有推卸过。因此,他的寝室也就成了24小时不休的门诊。针对老百姓较贫困,买不起药的现状,他经常给他们介绍一些治疗疾病的简单、经济、实惠的方法,比如用花椒治疗龋齿,大蒜治痢疾,生姜水治风寒感冒等,深深受到苗族老百姓的欢迎。谌永业还利用自己的中医专业所长,创造性的在卫生院开展中医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苗族老百姓的开支。

列宁说:“什么东西最可怕,千百万人形成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

摆榜当地老百姓的卫生意识和思想特别落后,封建迷信盛行。比如,医务人员下乡去打预防针时,老百姓叫他们的孩子躲避医务人员;当地农民不大洗澡,特别是孩子,来医院打针用酒精棉球消毒时棉球全部变黑;产妇生孩子不进医院,也不在床上,而是在家中的地下蹬着生,更有甚者在牛圈里生孩子。为了让群众转变观念,改掉陋习,谌永业总是利用下乡的机会发放宣传资料,和农民们促膝攀谈,帮助他们改变传统思维,渐渐地,远近的苗族百姓都知道有个跛脚的谌医生,到医院也点名要谌医生看病。

两年的时间里,谌永业接待的群众近万人,治愈危重病人30多个,卫生院的效益也从最初的一个月两三千元上升到每个月近万元,一些医疗设备得以更新,卫生院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服务。除了团中央发放的生活费外,他没有多拿一分钱的额外收入,真正践行了志愿者的诺言。在开展医疗活动的同时,他还协助管理药房开展规范化管理,进行药物毒副反应的监测等工作。书写了大量的宣传标语、上墙资料、卫生规章制度,还帮助卫生院整理了大量的资料,比如行政、妇幼、初保、防保、卫生教育宣传等资料的归档、上墙,使卫生院迈上了正规化的道路。无论是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还是当地老百姓日常看病都对谌永业赞不绝口,称赞他使医院耳目一新,是苗族老百姓的贴心人。

谌永业在行医过程中,感觉到当地老百姓的基本素质很差,这是贫困的根源,他意识到只有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才能使民族老百姓走上富裕之路,于是他萌生了支持教育的念头。2004年,他主动申请一边在医院服务,一边到甲坝民族小学初中部上课,开始了双支志愿者(既支教又支医)生涯。教学过程中,谌永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堂上,仔细讲解好每一个知识点,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课后他认真批改作业,经常忙到深夜。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思想的交流和沟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外面的新思想、新事物讲解给学生们听,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晚上,他来到学校给学生进行晚辅导,停电了,就买蜡烛一包包发给学生;过节时,他就买花生、瓜子、糖果和学生一起过节;学生生病了,谌永业除了给学生治疗外,还从自己微薄的生活费中给他们支付医药费用,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小弟妹一样看待。有一名叫余成芬的学生,患有癔病,经常发作,谌永业除了给她治疗外,还对她进行了心理意识的锻炼,成了她的“家庭保健医生”,现在余成芬的病情得到了极好的控制。经过努力,谌永业所教的班级的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003年—2004年上半期数学期末考试,初二(1)班一名同学考了96分,实现了该班有史以来新的突破。

■ 责 任

2005年7月初,就在谌永业即将结束志愿服务之际,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联合在摆榜服务的5名志愿者,由谌永业执笔给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钱运录同志写了一封信,汇报了志愿者们令人骄傲的服务经历以及摆榜乡服务的5名志愿者有3人考上公务员和教师的好成绩,并向省委书记提出了3点请求:(1)希望省里更加关注西部计划青年志愿者;(2)希望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青年人参加志愿者行动;(3)希望更多的宣传青年志愿者。钱运录同志作出批示:“这几位青年志愿者做得很好,他们的建议也很好。注意总结推广,鼓励更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贵州省委宣传部专门针对该事举办了新闻通气会,向全省新闻单位通报青年志愿者行动和“西部计划”的实施情况,并要求相关媒体用专版连续报道等方式,宣传青年志愿者的文明义举,在全省掀起了宣传志愿者、学习志愿者的高潮。

谌永业说:“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她是社会的一件大事情,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有责任和义务向社会呼吁关注志愿者行动。”

2005年8月,谌永业服务期满,他报名参加了惠水县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考,经过重重的选拔,考了全县第一名,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此时,按规定,他本来有资格选择到县城或其它条件好的地方工作,但他却牢记志愿者誓词,主动申请到条件十分艰苦的摆榜苗族乡,继续为当地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12月,他被选为贵州省优秀志愿者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在全省各地、各高校巡回作报告,吸引了大量优秀大学毕业生加入到西部计划的队伍中。据统计,2005年度贵州省共有3318人报名参加西部计划,占毕业生总数的10%,绝对数位居全国第五,相对比例位居全国之首。谌永业被团中央授予2005年度“全国百优青年志愿者”称号。

贵州省政协主席孙淦对谌永业作了高度评价:谌永业做到了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他用残疾而瘦弱的身躯,传递了中华民族厚重而伟大的传统美德,用爱心和知识与少数民族老百姓心贴着心,他是优秀志愿者的典型代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谌永业,以他自己的方式,书写了壮丽的青春!

编辑:刘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