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一认证一评估>>正文
【专题】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时间:2016/11/30 14:58:20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编辑:温义宁

贵阳中医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把教师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认真贯彻落实《贵阳中医学院人才队伍“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一揽子举措,使学校教职工总数和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教师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学历层次不断提升,学缘结构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支适应学校办学目标要求、规模适中、结构优化、人员素质优良和学科分类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51人,外聘教师12人,其他师资168人,生师比为15.93:1。其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337人,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专任教师440人, 45岁以下专任教师529人,包括境外院校在内的外校学缘专任教师401人。学校651名专任教师中均符合岗位任职资格。

优化机制,激发教师工作效能。学校制定《贵阳中医学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大力推进二级管理,发挥二级单位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引导和提升广大教职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实行年度考核与聘期考核相结合、学校与二级部门考核相结合、“质”与“量”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明确了教师岗位的绩效由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组成。在基础性绩效考核中,除对教师每年基础课时量、科研基础工作量等工作任务进行考核外,还将课堂教学质量、为人师表情况纳入考核体系,直接与个人基础绩效挂钩。奖励性绩效则根据年度考核结果,结合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等情况给予量化按年度发放,其中教学质量奖占总奖励性绩效工资的20%。将教师教学质量评定与奖励和职称晋升挂钩,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同时,基础性绩效考核结果和年度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晋升、聘任的重要依据,对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和连续三年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的教师学校分别给予额外绩效奖励。

人才引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校制定《贵阳中医学院人才队伍“十二五”发展规划》、《贵阳中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贵阳中医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和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整合人才资源,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指导思想。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的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学院(部)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各学院(部)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制定了《贵阳中医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范围、条件和待遇等,不断提高人才引进政策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人才引进工作,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近3年,共引进“候鸟型”专家13人,“黔中学者”1人,贵州省民族医药传承导师5人,培养和引进博士54人。2016年学校聘请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为 “援黔专家团”首席专家,10名教授为 “援黔专家团”核心专家。截至目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已由2013年的61.29%提升到67.59%。在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鼓励教师在职提升学历,使师资队伍的整体学历结构不断优化。

夯实内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坚持把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内涵,以各级名医名师、各类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人才为标杆,培养教师专业水平,以规范教学管理、夯实教学内功、创新教学模式为抓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截至2016年,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7名,首批全国骨伤名师2名,首批全国中药技术特色传承人才8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名,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名,省管专家11名,贵州省名中医38名,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及培养对象7名,省高层次创新型“百”层次人才2名,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21名,省 “西部之光”高层次人才9名,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7个;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千方百计推动科研工作,促进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13年至今,全校共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54项,立项9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3项,省部级项目222项;横向科研项目42项;平台19项。获得科技人才项目21项,其中省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项目5项,厅级优秀人才项目16项;获优秀创新人才团队11项,其中省级人才团队5项,厅级6项。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29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

提高素养彰显教师育人魅力。学校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教风促学风的重要抓手。2014年9月,为进一步深化师德教育,提高我校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贵阳中医学院教职员工行为规范(试行)》,明确指出我校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爱护、尊重学生;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遵守科研道德规范,追求学术原创。为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学校激励教师为人师表,彰显教师风采,以教师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深入开展师德实践活动,举办演讲比赛,组织学习《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等重要文件,引导教师依法执教。开展教师职业礼仪讲座、礼仪知识竞赛暨展示等系列活动,引导教师崇德尚礼。为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开展了“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引导广大教师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2015年开展了“四有”好老师评选活动,评选出3名“四有”老师。近3年,有1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贵州省教育工作先进个人”、1名教师获“贵州省先进工作者”、1名教师获获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1名青年教师被贵州省评为“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的身边好人。

配优资源,确保教学中心地位。教授、副教授是贵阳中医学院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学校要求必须为本科生授课。2003年制定了《关于建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的规定》,明确规定教学工作量不足、给本科生上课比例及教学质量不达标的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高等学校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的精神,2016年进一步修订了《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有关规定》,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确保教学优质资源为教学一线服务。2015-2016学年,360名教授副教授均按照要求全部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100%。

深化研究,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自上世纪70年代起,学校即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评估,完善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制度机制,推动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学校每年出台教学改革项目指南,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重点探索中医药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1998年启动实施的“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1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5年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近年来,积极推进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先后建设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近3年教师承担省级教研教改课题21项、校级18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近2届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近3年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76篇,评审校级教学成果奖18项。同时,高度重视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建成国医大师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9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

强化服务,助推专业水平提升。学校重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持续发展,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不断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需求。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训,从2014年开始,学校聘请资深教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学术道德规范和教学规范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并初步完成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2016年,学校面向全校教师征集教学相关培训项目和培训需求,根据征集到的培训项目和需求面向教师开展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说课”等教学相关培训。还对教研室及实验室主任等进行了“教研室的职责与管理”的专项培训。为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组织对各级教学名师进行随堂观摩教学,并将院内培训计入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时。学校出台《贵阳中医学院关于青年教师导师制的有关规定》等制度,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帮助他们过好“教学关”。学校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学竞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展现教师教学风采。近3年,组织教师参加“全国中医药社杯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得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优秀奖15名;参加“贵州省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获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

政策给力,鼓励教师职业发展。学校制定专门措施规范和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了《贵阳中医学院人才队伍“十二五”发展规划》、《贵阳中医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为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及在职学历提升,出台了《贵阳中医学院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规定》,为保证教师不因外出进修学习待遇受影响,文件明确,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期间参照管理人员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时还将教师进修经历与职称聘任挂钩;为鼓励教师出国进修访问,对出国进修访问的教师,在享受国内进修培训待遇的基础上,每月给予生活补贴,学成回国后,安排科研启动金。以上措施,调动了教师外出进修的积极性,2015年,外出中长期进修教师从2014年的16人增加到39人。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提升学历,坚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以来,有19名教师通过委托培养取得了博士学位。为保证教师培训,学校连续多年师资培训经费预算均超过100万元。2013—2015年,通过国内外访问学者、教育部西部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省教育厅北师大骨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省教育厅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培训班、进修、教师资格认定前培训、在职攻博等方式,对260名教师进行了学历提升和能力培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