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开展了一场以“科学报国、科技兴农”为主题,讲述科技特派员先进事迹的道德讲堂专题讲座。袁青松博士作为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科技特派员代表为师生们分享科技特派员开展工作的亲身感受。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党委和政府为探索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而建立,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长期从事太子参、天麻等中药材的病虫害生物防治、新品种选育、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等科学研究。2020年,以研究院主任周涛教授为代表的三名教师,响应国务院、贵州省加强科研人员下基层服务三农的号召,进入贵州省科技特派员队伍,到了剑河县的久仰镇和革东镇,为当地中药材种植落实科技指导工作。
袁青松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科技和创新做到两个‘更加’和四个‘面向’”作为开场,指出科技特派员制度是面向“三农”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为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随后,列举全国优秀服务“三农”科技特派员刘国英、詹夷生、谢福鑫、潘学军等在服务过程中的感人事迹,讲述他们是如何利用自身专长、日夜兼程、长期扎根于田间地头、想方设法为农民们解决各种生产实际问题的真实故事。接着,袁青松讲述了今年三月份疫情期间作为剑河县省级特派员中药材服务团队队长的周涛教授带队前往剑河县服务“三农”的工作事例。我校的科技特派员们针对剑河县木耳质量检测环节薄弱的问题,开展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分析,指导钩藤、黄精等特色中药材的春耕、春种并根据品质特征提出品牌建设建言,为剑河中药材产业链可持续发展躬身力行。
这些科技特派员们不畏艰苦、不怕困难,想农民之所想、解农民之难事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剑河木耳科技服务指导
袁青松说“心系民生、做实事解难题,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有的担当。特别是我校老一辈科技特派员为服务中药材产业发展身先士卒,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呼吁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做乡村振兴先遣团和生力军,要有扎根基层解农民之难事的思想觉悟,让技术长在泥土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点燃科技兴农之火。
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教师、研究生及实习生40余人到场聆听。
- 上一条:后勤党总支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系列活动
- 下一条:校领导赴册亨县开展调研慰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