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 提升内涵 共谱学校跨越发展新篇章
杨柱同志在贵阳中医学院四届五次教代会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6年度工作回顾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开局之年,也是学校全面加快发展、迎接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着力提高办学质量,促进内涵建设,各项事业稳步推进,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任务。2016年我校正式步入省局共建高校行列,以此为标志,学校各项工作加快推进,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以认证评估为契机,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认证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中医学专业认证专家组给出了“完全赞同”的认证结论。在“认证评估”过程中,学校成立了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切实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对全校18个专业进行了规范化建设,选择7个重点专业开展了校内评估,修订了全部20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二是全面加强课程规范化建设,对全校所有必修课程进行了规范化的建设和评估,形成了与2015版培养方案相适应的全校性选修课课程体系,遴选了《中医诊断学》《中医药膳学》等5门课程进行校本慕课建设,基本建成中医经典诵读平台并预计2017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三是全面加强教研室规范化建设、教学实验(训)室、实习见习基地建设以及教材建设、教学工程项目建设,制定了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对全校67个教研室和13个教学实验(训)室进行了规范化建设评估,组织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资助课题80项,推荐获批13项省级立项课题。四是完成健康服务与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医学检验技术3个新专业的申报,现已获批可以招生。
二、以高层次人才为标志,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学校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对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提出明确要求,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资金保障。2016年共引进和培养博士21名,5名教师考取委培在职博士研究生;聘任客座教授2名、民族医药传承导师5名、贵州省援黔专家22名;新增二级教授1名,三级教授3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提高到51.77%;有2名教师获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评选表彰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称号。
三、以“双一流”为引领,学科建设取得新成果。学校进一步加强以学科引领改革发展,狠抓学科内涵建设,积极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编制了《贵阳中医学院学科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各重点学科规划,开展了扶持学科遴选工作,实施了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硕士点合格评估,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一级学科参加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西医结合基础学科获批为贵州省重点(培育)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顺利通过省级重点学科中期检查;确定了“中药学”作为“双一流”学科进行建设并获省教育厅专项建设经费600万元。
四、以国家自然课题为先导,科研工作取得新突破。2016年,学校修订出台了《科研促进教学的指导意见》等16个管理办法,切实推进科研规范化管理,举办了高规格的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40余场,全年科研立项28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5项,位列全省高校第四位、全国中医药院校第十一位),立项经费4100多万元;获专利授权29项,其中1项获贵州省专利优秀奖;发表论文738篇(其中SCI论文21篇),出版专著33部;获省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四项;申报了国家科技奖并进入公示期,有望实现国家奖零的突破。
五、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深入推进学风建设,切实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认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增强,在全国、全省各级各类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竞赛、专业知识比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确保无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2016年全校共有16765人次学生获得各类资助,资助金额达5286.042万元,资助总额较2015年增长1263.598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覆盖率为100%。学校招生就业工作不断进步,生源质量、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16年共录取各类新生4067人,报到3907人,报到率96.07%;中医学、中药学专业首次纳入一本招生,并线上一次录满;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二本达93.06%、高职专科90.12%、三本为91.68%,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位居省内高校前列。
六、以增强服务能力为核心,医疗工作取得新进展。两所附属医院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培养和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0余人,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省内80余家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对口支援与帮扶。一附院建成远程心电中心、远程医疗中心和远程影像会诊中心,正在实施全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平台建设、“国医大师”诊疗中心建设、老干综合病房改造提升、医技综合大楼建设等工作。二附院重视规培管理,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规培基地建设,顺利通过201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完成红岩医院改造与扩建,并顺利开诊。2016年,一附院收入8.26亿元,年门急诊71万多人次;二附院收入7.24亿元,年门急诊50余万人次,两所附院各项主要指标稳步增长。
七、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新提升。学校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制定了《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强化课程管理;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新增硕士生导师50名、博士生导师2名;研究生招生规模首次突破300人,在校研究生人数达824人。此外,继续教育工作持续向好,圆满完成省卫生计生委“贵州省社区卫生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培训项目”和省中医药管理局“2016年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考前培训项目”并取得优异成绩,获省人社厅“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资格。
八、国际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并承办了“传统医药与健康教育论坛”项目;积极推进“千人留学计划”项目,向台湾相关高校选派赴台研修学生24人和3名随行专业教师;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2016年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辩湘黔药材、行传统国医”活动;继续与韩国医疗志愿服务团队在一附院联合开展免费白内障手术医疗义诊活动;积极推进留学生教育项目,校领导带队赴韩、柬、越等国开展了留学生招生宣传;先后与台湾静宜大学、韩国庆熙大学韩医科大学等6所高校及机构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邀请了香港、捷克、美国等地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学术报告,聘请海外客座教授2名,接待国(境)外来访共计22批、126人次,国际交流合作迈出新步伐。
九、教学科研辅助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图书馆进一步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图书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和阅读推广活动,全年接待读者76万人次。实验中心不断深化服务理念,向本科生、研究生开放实验培训课,举办科研服务技能培训讲座,支持本科生、研究生开展创新性实验技能学习,全年接待实验服务6340人次。实验动物所主动服务教学科研,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和实验动物规范化管理,全年供应各类教学实验动物2万余只,提供动物实验服务和实验室使用培训1000余人次。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步伐,完成新校区数据中心施工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初步实现了学校数字化校园平台建设和多个工作系统的应用集成。学报编辑部按时出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和《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论文质量和刊物影响力稳步提高。
十、后勤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积极筹措办学经费,新校区建设工程稳步推进,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化债工作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截止2017年2月,已完成化债11.3亿元。财务部门合理编制收支预算,严格执行刚性预算管理,为学校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国资部门圆满完成全校国有资产清查,扎实做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招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及报废等过程管理,圆满完成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采购任务,完成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共享分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北校区日常管理和后勤保障服务,完成南楼骨伤楼学生宿舍改造、北校区地下供水管网改造和住户“一户一表”改造工程。继续深化后勤内部改革,规范聘用员工人事管理,加强重点环节和重点设备的安全维护,提高水电保障及维修效率,严格食堂内部管理,稳步推进花溪校区经营门面等资产经营管理,积极打造学生公寓文化氛围,学生宿舍管理水平与文化氛围不断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十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切实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学校坚持改进和完善花溪校区校园安全稳定防范工作体系,加强技防、物防、人防建设,基本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建立了学校与大学城管委会的联动机制,大力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校园内部安全稳定。学校全面坚持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颁布了《贵阳中医学院章程》,出台了《贵阳中医学院“七五”普法规划》,成立了贵阳中医学院“七五”普法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切实提升我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推动我校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加快学校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十二、积极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成立了“信息工程学院”,开办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牵手本土大数据企业贵州“云上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签定了共建中医信息化建设大数据平台协议,建立了医用大数据磁光存储研究中心。与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希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定了共建贵州省大健康新医药产业研究院的协议;与力天斯瑞集团、贵州苗侗百草医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世纪大众健康服务有限公司、澳洲植物研究院、香港富华医药等企业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承办了“中医药国际化与精准医疗协调发展论坛”和“第二届苗医药发展论坛2016苗医药发展国际论坛”等高级别会议。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签订了三方共建“贵州省苗医药研究院”协议,目前正在按协议内容稳步推进,着力搭建高端科研平台,积极为贵州苗药出山出海做出应有贡献。我校主持研发的“施太1号”太子参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认定通过,作为第一起草单位起草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等3项有关太子参药材的行业标准,为我省太子参种植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我校2016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既是学校党委、行政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全校教职医护员工生和离退休老同志齐心协力、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结果,是大家团结一心、认准目标、铆足干劲拼出来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学校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面临着很多严峻的挑战,发展的外部竞争日趋激烈,内部办学资源仍然不足,我们面临的改革发展形势非常紧迫,竞争压力十分巨大。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实干兴校的拼搏精神,切实增强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以实际成绩加快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7年度行政工作要点
2017年是我校“十三五”发展和“申博”、“申大”的关键之年,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重要战略机遇和有利形势,能否实现整体办学实力与社会影响全面提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既定的教育理念和发展思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为目标,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完善办学特色,努力打造优势学科,创建“双一流”的学科与专业;进一步加强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结合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扣合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大扶贫、大旅游,努力开创学校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一、以改革促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开好教学工作会,搞好中药学专业认证,全面推进教学工作内涵建设。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教育研究及教学改革。三是进一步完善专业管理制度,争取获批2个以上新专业。四是不断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推进题库建设,大力发展机考建设和改革。五是积极开展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建设,重点建设1至2家省内医学实习基地。六是进一步完善执业医师考试相关制度,做好2017年执业医师考试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相关工作。七是升级学校教学管理平台系统,确保教学事务管理精准、高效、安全。
二、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要结合“申博”、“申大”需要,进一步对学校现有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为学校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二是要扩大人才引进的宣传渠道,调整人才引进的条件和政策,重点开展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力争调增岗位聘用高级职称比例。四是要进一步积极开展教师进修培训工作,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做好广州中医药大学为我校教师开办在职博士研究生班的相关工作。
三、努力打造“双一流”,全面推进学科建设。一是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更多的一流学科,力争中药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成为国家一流学科,中医学学科成为贵州省一流学科。二是要注意强弱并进,一方面要致力打造强势学科,引进领军人才,促使学科产生国内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要补齐短板,扶持弱势学科。三是以学科为基础,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快速提高,为更名大学和申报博士授予权点创造条件。
四、优化结构改革创新,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一是要继续优化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努力扩大招生规模,构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二是要坚持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三是要积极推动教材及课程改革,健全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四是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开展国际交流,构建来校留学生培养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基本体系,为我校接收留学生创造条件。
五、大力提升科研实力,做好教学科研保障。一是要坚持积极组织项目申报,拓宽申报渠道,提升项目申报质量,进一步争取高级别项目。二是进一步落实科研管理三级模式,充分发挥好各二级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科研培训,建立科研考核制度。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外单位开展联合申报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项目。四是积极申报教育部实验室和科技部国际合作实验室,进一步加强国家苗药工程中心和贵州省苗医药研究院的建设。五是尽快完成学校科研大楼的建设及搬迁,做好实验动物研究所新校区设施的建设。六是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对校办刊物的指导作用,提高《贵阳中医学院学报》和《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编辑出版质量。七是要优化图书馆馆藏资源,调整纸质图书采购品种及数量,适量增加电子资源经费,加大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八是积极推进数据中心和演播中心建设,提高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围绕中医药大数据建设,争取在科研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六、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和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一是要坚持做好招生宣传,严肃招生纪律,规范录取程序,不断提高生源质量。二是坚持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继续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加强创新创业场地建设,进一步建设好、拓展好校园就业市场。三是进一步整合内外部资源,把大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设与发展有中医特色的大学生创业空间和孵化基地整合起来,做到有机对接。四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五是狠抓学风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六是加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力度,构建更加完善有效的学生心理健康“分级”预警和防控体系。七是坚持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机制,落实好高校学生精准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与帮困助贫工作力度。
七、完善财务后勤保障,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一是努力扩大和增加学校经费来源和总量,改革预算编制思路和方法,做好学校基本运行和专项建设经费规划,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后勤重大项目招标采购和日常运行支出审计监管,完善聘用员工分级管理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稳定后勤服务队伍,建立全校范围内的能源数据库,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控,加强甲秀校区日常管理,完成用水管网改造,推进后勤精细化管理。三是建立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数据库,实时掌握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确保基础设施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要。四是做好国有资产清查后期处置工作,分步骤分阶段处置盘亏以及待处置固定资产。五是按照“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的要求,以“填平补齐”为原则,着力加强本科教学基本条件和实验实训基础办学设施的建设,做好仪器设备招标采购等工作。
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助力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两所附属医院要在进一步做好自身内部人才队伍、临床医疗、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后勤财务等各项建设的基础上,顺应中医药民族医药与贵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形势,加快中医药特色、民族医药及医养结合相关领域的发展,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两所附院在省内外的医疗地位和学术影响力。一是加强两所附属医院基础设施和临床基地建设,实施全省中医药数据中心云平台和国家中管局规培基地建设,抓好国医大师工作室和国医大师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提升国医大师诊疗配套服务水平。二是以一附院苗医研究和医疗力量为主,加快组建贵州省苗医医院。三是加大二附院分院新院建设力度,启动红岩医院二期工程建设,完成三期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争取更多的政府培训项目,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执医、执护考前培训工作。
九、推动产学研互促互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是紧抓大健康、大生态发展的优势机遇,加大与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切实推进和落实已签订的各项共建合作协议,争取在产学研项目、平台项目和横向项目中取得更大突破。二是鼓励我校师生进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发挥三方共建贵州省苗医药研究院的优势,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共同申报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促进中药民族药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应用。三是继续挖掘整理我校长期以来科研项目积淀,进行成果培育与孵化,努力促进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生产力。
十、抓好安全稳定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一是按照学校“七五”普法规划安排,开展好师生普法和禁毒、防骗、防盗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全面了解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落实《贵阳中医学院章程》的宣传和实施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校园110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我校110报警工作规范,严防重大责任事故、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三是切实加强学校安保队伍建设,加强人员配备及培训,开展反恐防暴演练。四是坚持开展防震减灾等应急疏散演练,做好消防安全巡查、设施完善和隐患整改。五是加强校园及周边综合治安治理工作,规范校园交通监管,完善校园室内外监控体系建设。
贵阳中医学院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全体教职医护员工生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新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完成好学校各项建设发展目标任务,为实现我校建设特色鲜明的多科性中医药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