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在贵阳中医学院建校50周年校庆之际,为了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对话及合作,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主办的 “大健康背景下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 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中医学院花溪校区举办。两岸三地中医药民族医药专家聚集一堂,围绕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人才培养、发展新思维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展开交流与研讨,“把脉”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
此次学术研讨会按交流内容共设置了3个专题会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才教育司卢国惠司长、“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黄璐琦研究员、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红宁教授、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课程主任李鹏教授、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沈剑刚副院长、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教授等,分别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新思维”分会场、“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人才培养”分会场和“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场主讲。校党委副书记、院长杨柱教授,副院长刘文教授、副院长崔瑾教授分别主持了分会场的研讨。
贵阳中医学院2000余名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人才培养
“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人才培养”分会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卢国慧司长、国医大师刘尚义教授分别进行了专题报告。卢国慧司长从国家中医药改革“六位一体”新思路、“五种资源”新定位、推进中医药立法进程等战略高度着手,详细介绍了目前全国中医药教育工作逐渐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的新局面,指出了中医药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介绍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着力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详细阐述了“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中医药院校人文通识教育”、“加强中医药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中医药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发展民族医药教育”、“建立健全中医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中医药教育信息化建设”等具体措施。她指出,中医药院校应提高认识,立足自身、突出特点,积极落实中医药教育改革工作。刘尚义教授以其50余年从医经验从“素描中医”、“源流经纬”层面对中医学的整体特点、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给予了详细阐述;从“思维取向”、“实践轨迹(跟名师、做临床、读经典)”、“经典名言”、“互动互学”等维度,阐述了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他笃信,只有热爱中医、建立中医辩证思维、熟读经典、反复临床实践,方可提高医学技能,成为合格医生。
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新思维
“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新思维”分会场,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科技部重点领域中药资源创新团队负责人黄璐琦研究员指出,“共性技术和保护策略是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是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可以探索的方向也是未来发展的优势。”介绍了合成生物学以及其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为我国中药资源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突出矛盾提出了前瞻性的解决手段。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民族医学”学科带头人郑进教授介绍了云南省民族医药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优势。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刘红宁教授介绍了“学科分化——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必经之路”,他认为,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学科分化,夯实基础是当务之急,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不是学科发展的终点,只有通过“融合—分化—融合”螺旋式上升才是学科的发展规律。
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国际与合作”分会场,澳门大学中华医药研究院助理教授李鹏认为,“传统哲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是中国人思维的基础,经过千百年来的读诵体认,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要立足传统文化继承中医药,以中医药民族医药精华理念加上生物医药前沿科技培养学生的传承创新能力”。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副院长沈剑刚认为,中医药民族医药学是复杂性科学,它的理论体系经历了几千年的验证,当今中医药现代化是整个中医界关注的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毫无疑问,中医药是需要现代化的。但如何现代化,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途径,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值得深入探讨。所以,要对中医药传统理论与方法进行创造性的现代转化,即在原根上嫁接,不是截枝和节外生枝,而是需要引入现代技术补充完善,大数据集成分析手段与传统分析技术的结合可以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台湾元培医事科技大学校长林志城也认为,中草药要进行创造性地现代转化,就要有机地吸收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从中寻找传统医学中具有现代意义和价值的理论和方法。这种寻找也要根据中医药自身的体系结构进行。给传统中医药理论赋予现代内涵,使其成为现代的中医药理论,同时也要特别重视融合、同化其他新兴学科成为自己理论体系中新的理论与方法。
与会专家指出,目前社会重西轻中的现象未有根本改变,还需要各界有识之士特别是国内外中医药界人士积极呼吁和努力。与会专家认为,让中医药民族医药走向世界,是中医界的责任和担当,需汇聚各方力量共同助推发展。中医药学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正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中医药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思维、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体现。中医药民族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发展大健康产业、实现“健康中国”的全局中有着重要意义。贵州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中医药的发展和走向国际化,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以中医药民族医药为主的医药产业,是贵州省特色优势产业的‘五张名片’之一,作为中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的贵州,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贵州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医药产业形成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格局,贵州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中医药民族医药资源打造贵州的中医药民族医药生产基地国际化名片,中医药民族医药可以借力贵州发展机遇实现现代化与国际化。贵州省作为资源大省,中药材品种繁多、资源丰富,以苗医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独具特色、疗效显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科研处供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