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
努力推进贵阳中医学院科研工作跃上新台阶
贵阳中医学院副院长 崔瑾
阳春三月,万物生发,在“贵州大健康产业推介会“和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乘着春风,我校2014年度科研工作大会也于3月10日上午胜利召开,在全院教职工的大力支持、辛苦努力下,贵阳中医学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经费、成果专利、科技人才及团队等各项数据都较上年大幅度提高。2015年,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体制改革的第一年,面对在这样的形势和大局,贵阳中医学院的科技工作该如何应对?如何谋划?如何实现新的跨越?2015年我院的科研工作有哪些重点工作?是值得我院师生和科技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从我校的定位和发展谈科研工作
贵阳中医学院是贵州省省属普通高等院校,正力争实现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和更名大学的目标,实现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都必须立足贵州,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立足贵州,服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院的重要使命,科研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引擎和重要支撑,也是一个大学的重要软实力,更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的源泉,是文化传承的内核,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平台和载体,所以我院科研工作要与贵州省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的新形势紧密扣接,适应新的形势和抢抓新机遇,才能跃上新台阶,创造新未来。
二、认清我省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第一,国家对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空前重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到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从政策层面引导了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思路和路径。
第二,贵州的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要为五大新兴产业提供支撑。贵州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养生产业、以绿色有机无公害为标准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以民族和山地为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及以节能低碳环保为主导的新型建筑建材业等5大新兴产业,要求科技工作着力解决五大新兴产业发展中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鼓励创新创业,依靠科技金融和对外开放合作,加速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第三,贵州科技和知识产权发展必须要走出新常态下的创新之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后发赶超的重要支撑。省委常委、贵阳市市委陈刚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并重,更好吸引各种要素资源聚集;必须加强软环境建设,实现人才资源嫁接,突破人才瓶颈制约,必须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创新的理念、资金、技术等要素”。
第四,我省科技和知识产权工作的“五个转变” 和“五个导向”。落实“五个转变”即:一是科技发展战略部署从小局到大局转变;二是科技依托力量从小众向大众转变;三是科技资源配置从小投入到大投入;四的科技发展理念从小科技转向大科技;五是知识产权工作要从追求专利数量到质量提升转变。坚持“五个导向”即:一要坚持市场导向,科研要从企业和社会最迫切、最现实需求入手。二要坚持需求导向,。科技人员要了解市场需求,研究需求,回应需求。三要坚持目标导向,科研要依靠科技创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四要坚持绩效导向,把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和做出的社会贡献大小作为评判科技成果的重要指标。五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不利于科技发展的问题。
三、我院科技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第一,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偏少。我校尙存在科技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所以,我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创新人才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二是通过各级各类高端人才的培养计划、人才创新团队、“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等人才项目的实施,加快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三是运用国家基金、省科学基金等培育一批具有原始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专家。四是通过加强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和研发和人才平台建设,服务和聚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五是通过大力引进人才,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数量。
第二,高级别、高水平的科技平台、成果和科研项目不够。近十年来虽然我院科研工作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2014年首次与企业联合申报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立项,是一个标志性的进步,但我们面对贵州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平台和成果转化能力都达不到要求,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重点实验室尚未实现突破。我们在国家级项目申报上存在渠道单一的主要问题,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上还存在申报质量不高,数量不足的困境。在成果申报和转化利用方面,存在教师意识不到位,服务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从科研力量看,各二级学院之间、学科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以上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校科技创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我校科研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未来我院科研工作存在“赶”和“转”的要求,“赶”是要继续增加科研经费,在夯实原有科研基础,挖掘科研存量,培育原有科技团队的潜在人才,使他们发挥新的活力。“转”是科技要注重源头创新,拓展科研增量,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思路,鼓励我院师生进行科技创新,鼓励创业。同时要提高我院的科技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在我院原来未能涉及的科学领域抢占先机,打破科研工作“小局”和“小众”的被动局面,做到全院师生万众创新,大众创业,激发我院师生创新动力和热情,创造我院良好的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和土壤。
第三,科技创新活动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研究资金获取渠道单一。我院科研的目标与选题与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尙不能达到“无缝扣接”,很多专利不能实现转化,科研内容不能为社会服务,成为“不接地气”的“鸡肋”,所以,我们必须深刻领会贵州省科技发展的“五个转变”和“五个导向”,关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做法,及时调整和凝练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切入点,同时要注重对外合作交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商业模式创新,更好吸引各种要素资源聚集;如充分利用科技金融,风投融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等。必须充分调动社会的积极性,有效整合创新的理念、资金、技术等要素。
第四,民族医药特色与医学人文社科研究有待进一步彰显。中医药民族医药是我校一以贯之的办学特色,也是我院科技工作原始创新的内核和引擎,更是我们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的落脚点。但是,我们在宣传和推广我们的科技成果和服务能力方面还有差距。“好酒也怕巷子深”,全院师生都要作为义务的“宣传员”,宣讲我院在贵州省大健康产业中过去、现在的贡献;更要作为“运动员”,积极投身到强化特色,突出亮点的科技工作中。
尤其是我校的人文社科方面,科研工作拓展的空间巨大,这步仅是人文学院和社科部的研究领域,全院师生都可以围绕弘扬中医药民族医药文化,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探讨中医药核心价值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儒医传统与医德培养、中医药产业文化、医患信任的构建等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向,形成医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成为我校科技“增量”的生力军。
四、2015年我院科研工作主要任务
2015年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体制改革的“元年”,贵州大健康产业推介会于2015年3月2日在北京召开,为我院的科研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也迎来新挑战。为了适应科技发展新常态,方仕平书记在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我校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2015年,着力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国家级、省级重点研究平台的组织申报工作。二是国家级科研课题、尤其是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培育和遴选。三是省级2011工程中心和省发改委工程中心的申报。四是省级苗药重点研究室及苗医药理论重大专项申报。五是校庆的专家论坛和贵阳中医学院科研及社会服务成果推介展示会。六是成立贵阳中医学院科技工作者协会。
2014年,贵阳中医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明显进步。2015年,希望全院师生共同努力,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推进贵阳中医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