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正坐在新建教室里学习
今年,杨德敏参加高考,考上贵州中医药大学,成为桐梓县黄莲乡上螺蟹村大堡苗寨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成了寨邻的“名人”,也成了该苗寨渴望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孩子们羡慕与激励奋进的榜样。村民们感叹:这都是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让他们这个地处大山深处贫穷苗寨变了模样。
大堡苗寨走出第一位大学生
桐梓县黄莲乡因地势较高,被誉为黔北的“小西藏”,大堡苗寨,就地处该乡上螺蟹村,深藏在海拔1500多米的大山之中。
8月25日,记者赶赴大堡苗寨。“这个小敏,是我们苗寨有史以来,考出去的第一位大学生。”84岁的苗族老人马万明自豪地说。
自来水安装到村民家
大堡苗寨坐落在大山脚下,有村民20多户,宽阔并已硬化的乡村公路连接着每家每户、一栋栋白墙青瓦楼房摆布在青山绿水之间,像一处世外桃源。
以前,大堡苗寨与外界相连的仅有一条山间小道,村民去黄莲乡赶集,需翻山越岭,穿越原始森林,单程就需要5小时,天还没亮就出门,晚上摸黑回家。为此,当地苗族同胞很少与外界交流,信息很闭塞,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许多苗族学生上完小学就辍学了。
2014年,脱贫攻坚战把公路修到了大堡苗寨,当地苗族同胞享受到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开始对以前陈旧破烂的木瓦房进行改建,通了自来水,用上稳定的电,还有了信号站。
村民李仕明查看蜂箱情况
大堡苗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已悄然变化了,开始重视教育。
杨登文就是其中之一。因妻子患病在家,他长期在外打工挣钱维持家人生计,他曾暗下决心,哪怕自己打工再苦再累,也要让女儿多读书。杨登文的心血没有白费,今年,女儿杨德敏参加高考,考上了贵州中医药大学,成了苗寨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黄莲乡上螺蟹村是省级一类深度贫困村、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444户1983人,其中134户734人是苗族同胞,在2020年前,全村无一苗族同胞考上大学。
村民李非家养殖的猪
自脱贫攻坚以来,黄莲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上螺蟹村的冯秀英小学进行维修,还新建了妙音小学,公开招聘引进优质教师。此外,从2017年开始,黄莲乡每年举办“五比五学”活动,表彰重视教育、重视卫生等突出家庭,村民“知识改变命运”“要送孩子上学”的思想认识不断提升。
今年,该村有8名女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高中,其中苗族学生就有6名。
依靠产业发展让苗族同胞脱贫
“为了让苗族同胞脱贫、富裕起来,乡里和村委引导了产业的发展。”上螺蟹村支书梁大锦说。
今年67岁的李仕明,10多岁时便跟着父辈在大山里养蜂,村寨没有修通公路前,只养了10筒老式蜂,也很难卖出个好价钱,最多一年只能卖出2000元。这几年,他发展了50多筒蜂,年收入5万元以上。同时,他还把养蜂技术传授给了10多户邻里,带领大家走上养蜂致富路。
年轻人李非,看到公路修到了苗寨,从2018年起,修建猪圈,喂养肉猪,仅2020年就喂养母猪6头,小猪24头,肉猪10头,每年收入5万多元。
同时,当地一些村民,一方面发展黄莲乡村旅游,一方面发展晚熟糯玉米、生态蔬菜、生态鸡养殖等产业增加了收入。
村民养殖的鸡
58岁的马永发深有感触地说:“还是党的扶贫政策好,我从大山深处搬迁到县城居住,不但解决了我的住房困难,还方便孙子上学。”以前,马永发在大堡苗寨的老房子是一栋木板、竹竿构建的40多平方米房屋,时间久远,漏雨透风,家里15口人,有些孩子只能睡在牛圈上。2016年11月,在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黄莲乡及挂帮干部多次上门动员搬迁,最终,马永发搬迁到桐梓燎原镇花园移民新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美丽大堡苗寨
“现在,大堡苗寨的工作好做多了,自从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当地村民享受到政策的红利,主动与我们配合,做好规划,为大堡的明天共同努力。”黄莲乡人大专职副主席陈君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