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学校新闻>>正文
中医特色助力扶贫,众“志”成城聚智攻坚
时间:2020/09/28 13:56:3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殷 海 张文倩 编辑:张文锦

“我绝不会荒废自己的青春岁月,更不会辜负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基层群众的期望,只有这样,在暮年回首时,才会对自己年青时的拼搏、奋斗而无怨无悔。”谈起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2003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荣获2005年度“全国百优青年志愿者”称号的谌永业深有感慨,投身西部计划志愿者行列,远赴贵州贫困山区开展“支医、支教”活动,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我选择了做志愿者,我没有后悔。要是我没有选择做志愿者,我会后悔一辈子!”2003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被团中央授予“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金奖”的唐开文,放弃了广西一制药厂的高薪聘请,毅然投身西部计划志愿者队伍,服务期结束后他选择继续留在贵阳市修文县六屯乡卫生院工作,实现他“扎根基层”的誓言,被当地群众誉为“人民的好医师”!

“免费午餐我们一定要争取到,这是真正可以惠及我们贵州山区小朋友的公益项目。”2016年,贵阳中医学院(现贵州中医药大学)春晖社团理事长周虹,凭借着对公益事业的执着以及多年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经历,主动争取,多方动员,将贵州省第一个“免费午餐”项目试点落地该校,她也因此荣获“全国优秀春晖使者”称号。4年来,一代代春晖社员秉承“反哺故土”的春晖理念,积极号召,广泛动员,多次带领青年学生参与“免费午餐”项目。仅2019年,春晖社发动学生2000余人,为该项目线上捐步5600余万步,筹得“免费午餐”捐赠金额8000余元,午餐2000余份。

建校以来,贵州中医药大学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立志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优秀志愿者,他们有的耀眼,有的平凡,始终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诠释着“厚德明志 笃学力行”的校训精神,坚持着“坚韧不拔,甘于奉献,在艰难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的贵中医精神。生命的长短以时间计,生命的厚度以奉献计,对贵中医的志愿者们而言,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就是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志愿服务,爱及他人,一路走来,他们的脚印深深地烙在了坚实的土地上……

医路公益志愿行,共享服务“微”生活

2017年,贵州省仍有16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如威宁县麻乍镇、册亨县双江镇等。这些县镇多为西南偏远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与外界信息闭塞,居民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条件艰苦,日常知识欠缺,医疗补给不足,严重影响着当地百姓的健康水平。

为发挥我校中医专业优势、助力解决百姓健康难题,贵州中医药大学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志愿者远赴贵州省贫困乡镇,开始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扶贫接力,他们不断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寻找和实践着心中的答案。“医路同行·微生活”项目由此孕育而生。

从2017年1月开始实施的“医路同行·微生活”项目,是由贵州中医药大学团委组织实施的志愿者服务项目。该项目在全校范围内招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扎实的志愿者,并对其进行全方位、多方面的培训,利用寒暑假志愿者返乡时机,深入全省16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通过村民大会、专题讲座、组织观看专题片、到农户家中个别讲解等多种方式,为当地贫困村民开设生活“微”课堂、提供脱盲再教育、基础护理知识宣讲、应急救援知识宣讲、政策法规宣讲、心理咨询等志愿服务,并与各个服务地保持密切联系,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医疗保健康,以实践助脱贫。截止2019年9月,该项目累计服务1300余人,提供志愿服务逾1080小时。

该项目由单纯的教群众使用手机等智能电子设备,帮助他们与时代接轨,联系亲人朋友加强情感交流开始,渐至医疗救助知识宣讲、政策宣讲、脱盲再教育、心理陪伴等多个方面,志愿服务面越来越广。

该项目的实施,就服务对象而言,不仅增加了群众各方面的知识储备量,还提高了其防病治病的意识;就学生志愿者而言,一方面,使他们深入了解掌握省情、民情,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了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志愿者们学有所用、用有所获,巩固和加强了专业知识技能;就公众而言,吸引了社会各界组织的关注和靠拢,激励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志愿服务、参与脱贫攻坚,切实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现代化设备教程丰富娱乐生活,多元识字课程填补基础教育欠缺,中医专业特色充实健康知识盲区,心理陪伴为受众持续注入精神动力,“医路同行▪微生活”志愿服务项目走出了一条“贵中医”大学生助力“智志双扶”、务实、精准、可持续的新路子。

中医中药“三下乡”,志愿服务久建功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即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内容在农村普及,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贵州中医药大学一直积极响应号召,高度重视“三下乡”志愿服务工作,认真组织一批批贵中医志愿者深度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志愿者们运用知识、施展才华,在实践中不断建新功、立新业、谱新章,用实际行动投身脱贫攻坚战,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依托,以医学专业服务为特色,以专业教师协同指导、校内广泛宣传动员、多渠道筹措资源为思路,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奋斗目标,主动联系基层,精心部署,合理安排,全方位、多角度开展服务工作,一直是贵州中医药大学“三下乡”志愿服务秉承的理念。一次次奔赴贫困县、乡镇、社区、村寨,开展支医支药、爱心医疗服务;开展禁毒防艾、低碳环保宣传,提高认识,健康生活;开展理论普及、青年观察调研,实地走访,了解现状,撰写调研报告,“贵中医”志愿者的身影遍及贵州大地。

2019年7月至8月,在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和省学联的指导下,贵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建了3支国家级重点团队,3支省级重点团队,成立了“青年观察家”、“扶贫助力”、“爱心医疗团”、“低碳宣传”、“禁毒防艾”“支医支药”多支实践团队,共派出120余名本科生志愿者,20余名研究生志愿者赴我省毕节市大方县凤山乡、黔东南州天柱县石洞乡、黔西南州册亨县达央乡、冗渡镇等地,围绕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理论宣讲、医疗服务、禁毒宣传、低碳环保、防艾调研等内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多天的实践,6支实践队伍在4个实践地,服务时长总计超过2000小时,发放了各类宣传单、调研问卷4000余份,覆盖1万余人,义诊7000余人次,免费发放价值约26万余元药品,惠及3万余名群众。截止2019年8月,贵州中医药大学团委微信公众号关于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累计阅读量超过1万次,转发量达457次,抖音浏览量超过2万次,点赞量达5000余次。活动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贵州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报道,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下乡”社会实践,虽无法凭一己之力促成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却能够留下一颗精神的种子,为“助力精准扶贫,助推乡村振兴”在实践地的培育与践行搭建桥梁、夯实基础,为脱贫攻坚提供条件、创造可能。

凝心聚力共战“疫” 只争朝夕勇担当

2020年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国,1月24日除夕夜,贵州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有这样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把抗击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带着共克时艰的赤诚之心,用炽热的情怀温暖人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语,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上流露出成长、责任、坚守与担当。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贵州中医药大学青年志愿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潘尚龙是该校防艾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接到志愿者招募令后,他第一时间向学校报备,并联系所在村村支书,主动请缨,迅速行动,带头组建了一支包括返乡大学生、当地青年、务工返乡人员组成的20余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投身安顺市西秀区东屯乡官上村防疫战线。他们有的在村路路口负责测量体温,有的在卫生院接诊患者,有的在观测自行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并负责发送一日三餐,有的在村委会协助进行疫情相关信息录入。疫情期间,突击队接续16天奋战在一线,开展入户排查、生活服务、防控宣传、秩序维护等工作,累计走访618户,排查3542人,发放张贴宣传资料1500余份,流动广播站辐射距离100余公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疫情期间,像潘尚龙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分布在全国各省份、各地州市、乡镇的“贵中医”学子共计500余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年轻的00后们勇敢站了出来。他们是父母膝下稚嫩的孩子,是老师眼里乖巧的学生,面对战“疫”,他们化身为英勇的“逆行者”。他们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坚守奉献,不负韶华。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贵中医”的青年志愿者,用青春热血书写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

强化实践育新人 多措并举谱新篇

“志愿服务,我们一直在路上。”这是贵州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响亮的团队口号,更是该校青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态度和承诺。

该校现有24支志愿服务队伍,6个公益实践类社团。2016年以来,该校青年志愿者多次参加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民博会等国家级、省市级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9.7万小时。由学校防艾协会自主设计的"防艾中国结"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2018年7月,学校团委荣获“贵州省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2019年11月,“医路同行·微生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志愿服务项目金奖。

下一步,贵州中医药大学志愿者将紧紧围绕我省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工作,积极争取、主动对接,建立相应长效机制,增强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从而打好这场人民群众的攻坚战、持久战。利用中医药专业的优势和资源,创新探索“志愿服务+”项目落地,将志愿服务和大数据、大健康相结合,主动联系企业、地方政府、医疗机构等单位,统筹资源,合理安排,高效运作,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志愿服务常态化工作模式。同时,借助志愿服务工作这一载体,继续培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增强奉献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知行合一的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是“贵中医”的志愿者,这就是“贵中医”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热情无私、阳光开朗;他们真诚善良、奉献青春;他们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他们用爱心铸成的一道彩虹,他们用生命感染生命。他们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着美丽的青春志愿之歌。

关闭